“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征、问题及国内的对策

点击数:544 | 发布时间:2025-01-20 | 来源:www.8kwenku.com

    [摘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要紧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适当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要紧方法和渠道。但这一合作机制还存在运行方法欠缺稳定性、一同利益基础不结实、成员国的进步充满不确定性、外部角逐重压大等问题。中国作为这一机制的要紧成员,需要立场明确地为该机制的进步健全做出贡献,并通过该机制协调全球问题,达成国家策略目的。

    [关键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特征;对策。

    全球化加大了全球联系,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全球化进步既创造了进步机会,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全球问题(如应付金融危机、减缓全球变暖等)的治理表明,全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一同应付,国际政治、经济协调愈加要紧。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飞速崛起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有别于传统的全球多边合作和地区合作的新兴国际合作机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目前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其影响力不容忽略。但“金砖国家”是新生事物,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

    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起源。

    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写作了《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合称为“金砖四国”(BRICs)①[1],并指出“金砖四国”是将来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2003年十月,高盛企业的全球经济报告进一步预言:“金砖四国”将于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将成为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Wilson和Purushothaman,2003)[2]。此后几年,高盛公司相继发布了多份有关“金砖四国”的报告,国际社会也开始广泛同意和关注这个代表新兴经济体的新定义。

    在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与参与全球气候谈判的过程中,“金砖四国”成员出于捍卫新兴经济体利益的需要,在各种不同场所表达了加大合作的意愿。2008年7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日本出席“八国集团”同进步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期间举行简短会晤;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初次正式会晤,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4月,四国领导人在巴西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晤,第三发表《联合声明》。

    2010年11月,在首尔举行20国集团会议期间,南非正式需要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下,其他成员一致赞同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由此演变成“金砖国家”(BRICS)。南非的加入,有益于增强“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交往和政治合作,并且表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开放机制,将来其他新兴经济体可能也有机会加入。

    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举行了第三次会晤。会后成员国联合发表了《三亚宣言》,对“金砖国家”各层次、各范围的合作拟定了行动计划,“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开始向规范化迈进。经过三次领导人正式会晤,“金砖国家”

    轮流举办正式峰会的机制已然明朗,形成了包含领导人按期正式会晤、部长级会谈、不按期非正式会谈、工商平台和合作社平台会议等多种合作形式,并创造性地运用“小范围会谈”和“大范围会谈”等方法探讨成员国的利益有关问题。

    “金砖国家”正迅速由定义形式向实体组织转变,成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捍卫者。

    2、“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征。

    “金砖国家”的成员构成和运行方法都独具特点,是一种全新的融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于一体的机制,它的形成和进步既受内部协调利益的吸引,又有外部力量的助推。伴随“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健全,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经济合作方法,为新兴经济体之间协调利益和解决矛盾树立典范,并为新兴经济体探讨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好的合作平台。

    (一)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各大地理地区板块的新兴经济体领头羊之间全新的会晤形式,是真的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从形式到内容、从成员组成到运行机制都表现出高度的新颖性和开放性。从成员组成看,“金砖国家”成员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广阔地域上,各国规范迥异、进步道路和历史轨迹特点分明。从运行机制来看,“金砖国家”由媒体制造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形成现在的成员国轮流举办政要峰会的对话机制。从合作形式来看,“金砖国家”

    并不排他,而且兼容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看重对话和交流,致力于形成一同的立场和解决分歧,但又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而不至于对成员国形成过多的约束。从合作内容来看,“金砖国家”的对话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和进步等每个方面,会谈议题范围广泛,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彼此的关切问题都可能纳入各级会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需要成员国让渡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但又试图加大和维护成员国之间的一同立场,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将成为其进步和健全的要紧保障。

    (二)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交流途径。

    “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合作的一同利益基础,但因为政治运行机制、经济进步速度、国际经贸联系和地缘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致使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分歧。“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健全,将为成员间加大政治互信、深化经贸交往、解决利益冲突提供畅通的交流途径。在政治范围,“金砖国家”领导人的按期会晤可以加大成员国之间政治信赖,消除或降低因误解等缘由导致的摩擦,改变成员之间由于相距遥远和规范差异而致使政治疏远、或因地缘政治和领土争端而维持戒心、或因国际机构改革而产生政治利益冲突的近况。在经贸范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益于协调成员国的经贸利益、达成优势互补。通过提升政治互信和协调经贸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成员讲解各自利益诉求、理解彼此需要提供了途径和渠道,进而为成员国之间拓展政治、经贸、外交、安全、军事、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全方位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伴随机制框架的健全,“金砖国家”或有利于引导成员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角逐机制,减少双边和多边交往中不利原因的影响。

    (三)成员国探讨国际问题、协调立场、解决分歧的交流平台。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重大问题需要国际范围内的合作一同解决。新兴经济体在应付全球问题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合作的现实需要催生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诞生,协调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是其基本功能和要紧目的。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进程缓慢、G7集团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健全将为成员国协调立场、解决分支提供要紧平台,并有益于增加成员国在国际多边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利益。从现实来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可以促进成员国在能源安全、环境问题、联合国气候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扶贫和促进进步、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等问题上一同维护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而且,在联合国改革、反恐合作等方面,成员也具备很大的合作空间,成员国可以通过举行小范围会晤或双边会谈加强沟通、解决分歧、协调立场。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是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集团对抗的工具,而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适当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要紧方法和渠道,是谋求一同利益达成全球和谐进步的平台。

    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增强全球话语权的意愿日趋强烈,成员国对全球问题、多边合作问题和双边交往问题进行的广泛磋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但作为新生事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一)运行机制不够稳定。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现在采取成员国轮流举办领导人会晤的机制,截止到2011年4月,成员国共举行了三次领导人正式会晤。但迄今为止,“金砖国家”仍然没形成具备纲领性和程序性的规范文件,领导人会晤的程序、内容和成就也没表现约束性原则。在过去的多边会晤中,成员国尚处于讲解利益需要和倡导的阶段,只对少数各方一同关注的国际问题形成了很具体的立场,各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仍然不少。

    目前部分成员国领导人参会的热情取决于各国的实质利益需要和现任领导人的看重程度,这种无约束化的方法尽管保证了足够的灵活性,但也会会干扰到机制运行的稳定性。比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都实行民主选举制,成员国发生政府换届或者其他政治事件,新上台的领导人或许会由于政见不同或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而对“金砖国家”的看重程度和参与力度发生改变。成员国将来或许会在保持机制的运行方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资源,从而影响机制的正常运转和发挥用途,伤害其务实性原则。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主张开放、透明、包容、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为机制的健全奠定了基础。作为新兴经济体利益的代表,“金砖国家”并没明确表示将来是不是接纳与怎么样接纳其他新兴经济体成员。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没明确成员国的加入和退出程序之前,其稳定性仍然存疑。

    (二)一同利益基础不够牢靠。

    “金砖国家”可以走向现实拓展对话,主如果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和一同利益。从成员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来看,各国之间具备相当大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经贸进步也不断获得新的成就;从成员的国际政治利益诉求来看,各国之间具备一同合作的基础,并在国际谈判中表现出合作的动向。但同为新兴经济体大国,成员国对自然资源的追逐和控制、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和角逐、对本国经济进步的期望和努力、对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的维护和争取,或许会出现利益冲突。

    在经贸范围,“金砖国家”成员在争夺全球市场、竞相吸引FDI的过程中,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手段时有出现,印度和巴西居近年来对中国采取贸易保障手段最多的国家之列;俄罗斯常常借助油气资源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印度、巴西、南非从铁矿石资源获利丰厚,而作为资源需要大国的中国在进口贸易中的正当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在规范、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成员国差异显著,缺少一同价值观。在政治范围,成员国之间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边界领土争端与地区和次地区主导权的策略角逐致使的政治紧张或政治冷淡成为各国关系中的不和谐杂音。在国际层面,“金砖国家”对全球进步范围的紧迫问题有着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怎么看,但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倡导不尽相同。

    (三)成员国进步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整体表现优于传统的经济强国。但在“后危机”年代,“金砖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和国际挑战,处置稍有不当非常可能引起各种问题集中爆发,从而影响“金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进而干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进步,并减少其全球影响力。

    在国际层面,金筹资本大规模跨界流动、资源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各国经济结构迅速调整、国际经贸关系微妙变化、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重点改变,将使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金砖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政治稳定导致很多的不确定性。在目前的国际经贸体系中,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或许会伤害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金砖国家”在应付贸易保护主义的过程中,需要以高度的智慧来处置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而且,国际政治争端和地缘政治变动也会影响“金砖国家”的合作。这类潜在冲突一旦激化,“金砖国家”难免遭受冲击。

    在内部层面,“金砖国家”需要应付国内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经济模式转型、社会民生改变等很多要紧问题。目前状况下,“金砖国家”大多面临经济增长动力变弱、经济进步模式转型、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贫富差异巨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阻力大、社会不安定原因较多等问题。各国假如不可以妥善地解决其国内问题,“金砖国家”非常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式意义将会大于实质意义。

    (四)外部角逐重压不容轻视。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乐意看到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予以赞赏。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国际范围内新兴权势的壮大,势必对国际政治经济范围的既得权势导致挑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发达国家的各种组织之间的角逐在所难免。当今全球政治经济仍然由发达国家主导,与新兴经济体相比,“八国集团”(G8)②和“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综合实力仍具优势。而且,“金砖国家”与“八国集团”其他成员维持着密切的经贸交往,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发达国家集团有所依靠。

    “金砖国家”集中体现了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但并不可以代替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利益。目前社会各界对新兴经济体的定义尚没明确界定,各种不同形式新兴经济体定义的出现将对“金砖国家”形成肯定的挑战。在“金砖国家”之前,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IBSA对话平台”

    (IBSA Dialogue Forum)常常被看成“全球层面进步中国家发言人”。在“金砖国家”之后,又出现了“新钻11国”(Next-11)、“基础四国”

    (BASIC)、“展望五国”(VISTA)、“灵猫6国”

    (CIVETS)、“新兴领军经济体”(EAGLEs)、“E11”等定义。③[3]“金砖国家”以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可能借助后发优势加快进步,将来一定会崛起更多具备要紧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需要协调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4、中国的立场和对策建议。

    中国既是开放的国际经贸体系的要紧受益者,也是目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利益受损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进步,为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改革现有国际游戏规则、建设多极化世界的好契机。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要紧成员,需要站在适当的立场上为该机制的进步健全做出贡献,同时也应该采取有力的手段通过该机制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以达成国家策略进步目的。

    (一)树立正确认识,合理界定“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性质及自己的地位。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近年的要紧外交成就之一,中国政府需要对其正确定位并采取适合的行动。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中国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触动了某些国家的敏锐神经,国际上对中海外交动向的误解重重。中国政府在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由松散的平台形式向紧密联系的规范化机制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引起国际社会非必须的猜疑。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进步,不是针对任何国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势进步不均衡,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主要推进者和主张者,但并非统帅所有的决策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不是像一些国际察看者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中国唱主角、不需要顾忌美国霸权而推进全球议程的平台”

    (Anderlini,2011)[4]。

    (二)扩大经贸合作,夯实“金砖国家”的一同利益基础。

    经贸合作是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金砖国家”之间的要紧联系纽带。2011年4月在海南召开第三次“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共有500多位企业家参加“金砖国家工商平台”,涉及工业制造、农商品加工、国际贸易、服务业等20多个范围,充分体现经贸合作关系在“金砖国家”合作中的重要程度和潜力。中国应该借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平台协调经贸利益冲突,扩大各国在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科技、进步等范围的合作,夯实各国的一同利益基础。在“金砖国家”的经贸交往中,只须成员国之间能相互尊重他们利益并充分认识到合作潜在的利益,一定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中国应该以高超智慧和长远目光处置与其他成员的经贸关系,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通过合作扩大利益,通过双边和多边手段并举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进步。

    (三)看重政治交流,促成“金砖国家”互信共赢。

    在国际层面,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总是是密不可分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既包含经贸合作,又包含政治协调。中国政府需要看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政治合作功能,借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提供的多边合作平台,扩大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缓解地缘政治冲突,与克服政治利益诉求差异导致的障碍。中国政府历来反对具备“冷战”思维特点的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处置方法,长期坚持政治上求同存异、经济上互利双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但也应该看重政治互信对于消弭经贸合作矛盾、解决利益冲突的要紧用途。因此,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框架下,中国应该通过扩大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合作降低价值观冲突,达成“凝聚共识,加大协调,深化合作”。

    (四)面向世界,促进全球合作。

    中国将来的进步和利益的捍卫不能离开国际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改变,“金砖国家”其他成员甚至包含现有些既得利益集团也能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合理化中获得长期收益。中国应该充分认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话范围的广阔前景,以其为平台团结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和应付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并促进“金砖国家”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平台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

    [注解]

    ①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合在一块,与英文的“砖”(brick)在拼写和读音上很接近,吉姆·奥尼尔觉得四国将来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因而称之为“金砖四国”。

    ②俄罗斯既是“金砖国家”成员,又是“八国集团”成员。

    ③“金钻11国”涵盖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国11个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分别指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展望五国”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灵猫6国”包含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兴领军经济体”涵盖将来10年内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越G7国家(美国除外)平均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其成员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为衡量标准逐年筛选;“E11”由张宇燕和田丰(2010)提出,指G20中的11个进步中国家,以“新兴”和“经济”为侧重点,成员不是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Neill,Jim.Builp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R].GoldmanSachs&Co,Global Economics Paper,No.66,2001.

    [2]Wilson,Dominic,and Roopa Purushothaman.Dreaming WithBRICs:The Path to 2050[R].Goldman Sachs&Co,Global Eco-nomics Paper,No.99,2003.

    [3]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7-26.

    [4]Anderlini,Jamil.China cements role as TOP of the Brics[EB/OL].

    [2011-04-14].http://www.ft.com/cms/s/0/da3b25ec-66b7-11e0-8d88-00144feab49a.html#axzz1JYR5wRLO.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